醫療器械獵頭公司之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進行時
來源: 瀏覽:2187次發布時間:2017-11-07
1藥才獵頭公司醫療器械行業獵頭顧問了解到,以前的國產高端醫療器械不夠給力、人們不得不使用高價的進口醫療器械的情況或許正在發生改變。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意味著患者在使用與國外同等性能品牌產品價格相比將有較大幅度優惠,也為中國臨床醫生救治更多有需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更具性價比的高端產品和全程優質服務。高端醫療器械的價格降低了,能夠使用的人群范圍就擴大了,有助于縮減手術時間,給患者帶來福音。
自國家開通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三年多以來,上海已有26個醫療器械產品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占到全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現已有4個產品成功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不僅位列全國創新醫療器械項目最多的第一梯隊,增速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國產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痛點莫過于大把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公司給霸占掉了。從2007年至今,國內市場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呈現持續的快速增長趨勢,2015年突破3000億,2016年市場規模更是超過了3500億元。由于國內醫療器械廠商規模普遍較小,90%以上都是在2000萬元以下,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附加值環節,沒有能力生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導致中高端市場這塊大肥肉都給了外國廠商,像CT機、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等中高端醫療設備的進口占比都在80%以上。不管醫療器械行業整體利潤如何,丟失中高端這塊大肥肉絕對是國內廠商最大的痛,也是部分優秀廠商最想要發力爭奪的市場。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要想崛起,政策支持是最大推動力。從目前出臺的政策來看,高端醫療器械已經是寫進了政府的頂層設計之中。比如,2016年8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制造業創新中心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的通知》,將高性能醫療器械列為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的11個重點領域之一,具體包含數字影像、臨床檢驗、先進治療、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健康監測設備5大類。另外,《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將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列為醫療領域先進制造的兩大方向,提出到2030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規模要達到3萬億,并完成1萬億的出口目標。也就是說,政府要求醫療器械產業未來15年至少要保持約16.39%的復合增速。此外,《健康中國2030》也明確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醫療器械質量標準與國際全面接軌的目標。以上等多項政策文件的出臺與護航,在很大程度上為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雖然政策這股東風已經是吹起來了,但政策是不是能夠按照預期進度落地我們仍抱有疑問。所以在投資醫療器械時,我們不能只將目光放在政策層面上,企業的技術創新才是真正的崛起之道,也是我們投資時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如,2004年之前,國內冠脈支架基本處于進口壟斷狀態,國產冠脈支架僅處于技術起步,但是國內部分優秀廠商不斷通過技術創新,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在產品質量上慢慢實現了追趕。技術上成功追趕以后,相比于強生、美敦力等國外支架產品,微創、雅培、樂普等國產支架售價基本是其1/2-1/3,巨大的性價比優勢使得65%的市場份額慢慢被國產品牌占領。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強生在2011年也退出了中國的支架市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VD、醫學影像、心血管及外科器械、血透等領域的技術創新非常活躍,技術追趕速度較快,而且市場需求也在快速釋放。
IVD又稱體外診斷,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的血液等組織及分泌物進行檢測獲取臨床診斷信息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抽血化驗、尿液診斷等等。目前該領域可重點關注化學發光行業,該行業技術壁壘高,但是國產品牌在技術層面和外資差距逐步縮小,國產替代進口的步伐已經開啟。
醫學影像是指對人體或人體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比如CT、磁共振、超聲波儀器等等。目前該領域可以重點關注DR(數字X線攝影系統),該子行業中高端產品技術壁壘高,國內廠商也已經開啟外資產品替代之路。
心血管及外科器械常見的有冠脈支架、心臟起搏器、腔鏡吻合器等等。目前,冠脈支架市場基本已被國內廠商占領,心臟起搏器和腔鏡吻合器由于技術壁壘高,仍然為外資所掌控,但是國產心臟起搏器和吻合器正在不斷追趕,替代外資產品的步伐也將啟動。
血透儀器主要包括透析機、透析器、透析管路、血液透析粉和透析濃縮液等。其中透析器和透析機的技術壁壘高,目前國內市場仍由外資品牌占據;血液透析粉和透析濃縮液國內產品的市占率超過90%以上,已基本完成國產化;透析管路國內產品的市占率接近50%,尚處于進口替代的過程中。
東軟醫療、賽諾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威盛”)、廣藥白云山等企業正在加速進入醫療設備市場。不管是國內知名軟件公司還是制藥巨頭,抑或是專注于發展醫療器械的企業,紛紛加大馬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希望在該市場分一杯羹。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表示,我國醫學裝備產業已經步入黃金發展時代,行業發展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預計到2020年,國內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布局醫療器械市場,尤其是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盡管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空間開闊,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增強,但較為核心的零件依然無法突破,需要到國外購買回國組裝。
在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超過80%份額由跨國公司壟斷的背景下,“國產化”一直是近年政策和行業中的主旋律。不過,核心技術缺乏、產品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成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國外醫療器械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不少關鍵技術仍被外資企業壟斷,國內醫療器械產品技術總體水平和國外存在較大差距。“我們醫院用的核磁共振設備等醫療器械主要是西門子的,國產設備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本土企業可以生產醫療設備,但儀器重要零件國產技術還是有所欠缺。”某三甲醫院醫生坦言。現在國內有一部分技術確實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但較為核心的部件依然無法突破,需要到國外購買,回國組裝。這種情況下售后損壞維修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現在開始進入發展期,核心技術以及售后服務依然是各醫療機構關注重點,同時也是國內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點。
1藥才獵頭公司醫療器械行業獵頭顧問整理。